乡村教师初心永恒 五“得”五“守”振兴乡村教育
在热播剧《山海情》中,与福建的凌教授和陈县长的产业扶贫相比,乡村教师——“白老师”则是教育扶贫!从生活过不下去的涌泉村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玉泉营,从一穷二白的金滩村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闽宁镇,“白老师”一直秉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教育的“为党育才、为国育才”使命,在戈壁滩上高扬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旗帜!
正是千千万万乡村教师的任劳任怨、以苦为乐、前赴后继、鞠躬尽瘁、砥砺进取,才把“寒门出贵子”的“神话”变为“寻常家话”,才把“知识改变命运”的“追求”变为“幸福生活”,才把“贫穷落后”的“乡村”变为“美好乡村”!
夙夜不懈,耐得住孤独,固守高尚灵魂!
为了与时俱进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乡村教师在乡土环境中是“独上高楼”而“上下求索”的特殊群体。对“学高为师”与“身正为范”的无止境追求,使广大乡村教师处在“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境地!
要耐得住做学问“曲高和寡”的孤独。尽管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因为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范围窄、学习质量低与学习习惯不稳定等因素,导致自己不能提出专业性、建设性与地方特色性的建议,造成了广大乡村教师的“知识性”孤独。要耐得住做人“出淤泥而不染”的孤独。在美德与陋俗并在的乡村,乡村教师是自然的美德守护者、践行者与创新提升者,享受着“行为世范”的孤独;是天然的陋俗敌对者、战斗者与革命改造者,承受着被无视甚至被抵制的孤独。要耐得住教育教学“孤军奋战”的孤独。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智慧校园建设与智慧课堂建设全面完成且投入使用的背景下,智慧化教学全学科、全过程与全体教师的应用,助推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管理理念与办学治校理念等飞速更新提升,形成了“技高”的孤独。
深爱乡村!乡村教师把“孤独”的煎熬升华为“孤独”的享受!沉心静气,享受“学高”的孤独是专业荣誉;恭默守静,享受“德高”的孤独是品质荣誉;静不露机,享受“技高”的孤独是职业荣誉。
百折不挠,受得了委屈,德守事业追求!
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农民富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也出现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随迁子女的就学、学生家庭变故与临时监护人的监护不力等问题,及其有其所次生的家庭、邻里、学校和周边群众等矛盾,乡村教师都成为了无法回避的被委屈“对象”。
受得了“以校为家”时家人受累的委屈。乡村学校由于教师人数相对较少,乡村教师往往“身兼多职”,当老师当厨师当门卫当保安当宿管员当保洁当木匠当泥瓦匠甚至还要当代理爸爸妈妈等,“一专多能”甚至“一专全能”的乡村教师总是忙在学校里,奉献了自己委屈了家人。受得了“爱生如子”时子女羡慕的委屈。面对留守儿童、家长农活繁忙无暇照顾的儿童、家长文化水平低教育不足的儿童,全身心投入关爱、教育与帮助的乡村教师都是不厌其烦、不厌其繁的“慈父慈母”,回到家里都是精疲力尽的爸爸妈妈。对子女的委屈,乡村教师只能心疼在心里、忘却在工作的忙碌中。受得了“无私奉献”时家长不理解的委屈。不管乡村教师如何付出,家长对学生或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在家长不理解、不满意甚至误解的情况下,乡村教师难免成为“出气筒”。
深爱乡亲!乡村教师把“委屈”的泪水结晶为“委屈”的幸福!对委屈的家人,以德报德,家和事业兴;对委屈的孩子,动心忍性,志当存高远;对委屈的自己,安之若素,报之以歌。
坚韧不拔,战得胜困难,坚守生活热爱!
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与提升了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其所处乡村空间位置及其所产生的关联困难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或缓解。但一些原发于自然环境的突出困难,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桎梏,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虽尽政策力人力财力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只有乡村教师坚守与深化对乡村教育的热情、对乡村的深情、对农民的亲情,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克服各种困难,把教育使命与扎根乡村统一起来。
战得胜疲倦,秉烛达旦、孜孜不倦,读万卷书。广大乡村教师除去常规的备、教、批、辅、改等工作之外,既有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迎查,还有许多其他部门甚至社会性的关联工作,几乎占满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为了让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术得到及时更新,只有战胜自己的疲倦,求开卷有益,求博闻强记,求活学活用,求妙趣横生。战得胜奔波,栉风沐雨、任劳任怨,行万里路。虽然现代乡村交通发达了,无论风霜雨雪或艳阳高照、严寒酷暑或风和日丽,但乡村教师的奔波是每日的必修课。在家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乡镇中心校之间、学校与教育局之间、学校与乡镇政府之间、学校与集贸市场之间,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奔跑奔跑再奔跑,才能保障生活不误教学。战得胜操劳,兢兢业业、攻苦食淡,有耀自他。乡村学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维持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使得乡村教师非常操劳。师生的吃喝拉撒睡、各种办公群信息关注和回复、各种信息统计和更新、垃圾处置、家访、送教上门、教育扶贫与到上级部门报送各种材料等,一刻不得闲!
深爱学校!乡村教师把斗争“困难”提升为战胜“困难”。业精于勤,战胜疲倦,厚积薄发;锲而不舍,战胜奔波,春华秋实;墨突不黔,战胜操劳,功到垂成。
把斋把素,保得定节操,慎守纯净心思!
在乡风淳朴、乡情浓厚的乡村,乡村教师是乡村美德与职业节操的最高代表者。在职业干事层面,乡村教师要继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秉持“濯清涟而不妖”的职业清高气质;在生活做人层面,乡村教师要继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发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表率修身品格。
保得定清廉,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无欲则刚!乡村教师能不为有偿补课的金钱所动,不为校外兼职的利益所惑,不为各种吃请礼品所诱,以“志士能轻万户封”的自爱,赢得学生、家长与群众的尊重与爱戴。保得定清正,心存敬畏,抗行伸志。安心定志!无论在教育教学中、在学校和学生管理中、在社会活动中,乡村教师都坚守“行得正、站得端”的底线,敬畏职业道德,传承传统美德,升行教书育人志向,打造乡村教育、乡村学校的道德高地、知识高地。保得定清静,忠厚直亮,丰约中度。宁静致远!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乡村教师要保持职业清静,不为“熙熙利来、攘攘利往”所扰,沉静执教;要深藏职业荣誉,不受“干名采誉、游光扬声”所困,愉静德教;要深化职业追求,不被“居功自傲、急功近利”所役,俭静抚教。
深爱职业!乡村教师把职业“节操”与做人“情操”结晶!涅而不缁,保定清操,一片冰心在玉壶;高情远韵,保定德操,一腔热血勤自重;志洁行芳,保定端操,宁可枝头抱香死。
诗书自华,来得个才艺,职守智慧光芒!
静境称高情!现代乡村教师是终身学习的文化人,确保专业知识不断丰富与更新,引领学生“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是载歌载舞的才艺人,能吹、拉、弹、唱、跳,带领学生“共持彩练当空舞”;是能书会画的丹青手,传领学生“同寄彩笺兼尺素”。
一句天然万古新,来得个“妙手著华章”。文章自得方为贵!乡村教师能随心帖写教学心得或反思,能深刻研写教学论文,能入情陈写温暖的学生评语,能潜心编写饱满个性特色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能洋洋洒洒恣写各类美文,写职业写人生写生活写理想写自己写学生写同事,一身粉笔灰一路灰尘一腔热血一心不悔!欲得身心自静好,来得个“善鼓云和瑟”。悠然琴上有琴声!乡村教师会唱歌、会演奏乐器、会跳舞、会魔术、会相声、会小品、会武术等等,是丰富愉悦自己、感染与调动学生、培育积极校园文化的关键。即使演奏的旋律不准确、即使唱歌跑调,都会在淳朴的乡村孩子心中点燃向上的火苗,创造孩子一生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挥毫落笔如云烟,来得个“笔笔注点划”。自在飞花轻似梦!从农村家长把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称为“写字”的朴实俗称,可见教师写得一手“好字”多么重要!乡村教师要写得好粉笔字为学生创造赏心悦目的课堂学习过程,写得好钢笔字把批改作业、写评语的过程创设为硬笔书法课堂,写得好毛笔字为学生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赋予学生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深深自爱!乡村教师把个人“才艺”燎原为校园“文化”!采得百花成蜜,信手拈来,清丽词句必为邻;操千曲而晓声,纷至沓来,俱怀逸兴壮思飞;何曾粉笔争妍,挥笔即来,清骨书来如是气。
俯首甘为孺子牛!
从前,乡村教师一直如此!在令人绝望的贫穷中,是希望的勾画者与引领者!
现在,乡村教师没有改变!在希望若隐若现的奋斗中,是理想的启发者与激励者;在利欲熏心的迷茫中,是美德的坚守者与捍卫者;在再接再厉的成绩面前,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在我”的功勋者与默默奉献者!
未来,乡村教师不会改变!以慎敬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专注精神,义无反顾地担当着一个乡村教师扶智的职业初心;以慎肃的“一心只教圣贤书”的学问之道,无怨无悔地倔强着乡村教师扶志的人生初心!
“全面振兴乡村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只有乡村教师秉持教育初心,矢志不渝,才能把“传道”结晶为“乡风文明”,把“授业”转化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把“解惑”提升为“治理有效”,发挥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智力支持与智慧引领功能,振兴乡村教育,建设美好乡村!
上一篇:志智并扶,授之以渔
-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04-01
- 来宾市推行“三扶合一...2021-04-01
- 市委教育工委召开20...2022-03-09
- 珠海市教育团工委召开...2022-03-09
- 弘扬工匠精神,展现青...2022-03-09
- 全市教体系统疫情防控...2022-03-09
- 我市召开廉洁教育进校...2022-03-09
- 我市召开2022年中...2022-03-09
- 省委教育工委联合有关...2024-05-19
- 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开展...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