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教育资讯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教育调查 >>正文

光明日报:普通话成脱贫好帮手

时间:2021-04-01 作者: 来源:

  “老乡您好,这珍珠李3块一斤能卖吗?”“对不起,老板,我这李子个大肉鲜,原生态无污染,怎么也得5块以上呢。”

  近日,在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坡结乡纳构村盘茶屯,建档立卡贫困户韩华俊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与来自广东的客商经过多次协商,双方最终签订了一笔供销合同。

  “我这普通话,完全是被‘逼’出来的。”韩华俊笑着说。一年前,因客户听不懂韩华俊的本地话,只好放弃业务往来,100多亩珍珠李和5000多只土鸡销售困难。“语言成了做买卖的障碍,我必须克服。”韩华俊报名参加县里举办的普通话培训后,终于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生意开始如鱼得水。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说不好普通话。”作为广西扶贫开发重点县,天峨县有数万名农民工常年外出务工。由于操着一口浓重的本地方言或民族语言,有的农民工说话对方听不懂、辨不明,无法适应城市生活,导致与工作失之交臂,一些生意也因语言沟通不畅而失去了成交机会。

  “说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天峨县语委办老师莫秋玉说,为助力推普脱贫,该县专门举办普通话培训班,邀请专家强化贫困户的语言培训。培训之余,不少农民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等方式,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外出务工信心增强了,就业率也提高了。截至今年8月底,全县输出劳动力1.3万人,大多在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务工。

  “推普不仅能助力脱贫,更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广西壮族自治区语委副主任、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唐耀华说。近年来,广西以普通话水平较低群体为主要对象,加大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力度,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群众的普通话水平,取得了较好成效。

  2018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语委、自治区教育厅每年都联合扶贫、民宗、广电等部门举办“推普脱贫乡村行”系列活动。自治区各有关部门深入贫困县的特困村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全面推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的推普脱贫工作。自治区语委办和广西广播电视台共同完成的《推普脱贫乡村行——跟我学说普通话》《推普脱贫乡村行——学前儿童学习普通话》等音视频配套的双语版系列推普手册,通过网络平台指导农民群众开展同步学习。今年疫情期间,广西各级语委通过“看视频学习普通话”平台和“语言扶贫”客户端,举办网络线上读书分享会和网络普通话培训,参与学习人数超过10万人次。

  今年推普周期间,广西在南宁、钦州、崇左三个片区,以及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分别开展系列活动;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等单位开展“送培下乡”“手拉手学习普通话”等活动,充分展示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提高定点扶贫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和青少年儿童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是普通话帮我们赢得了这份工作。”在南宁市推普活动现场,来自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毛南族村民黄远生“现身说法”,“当时我们一起应聘的有50人,被录用的15人都会讲流利的普通话。”黄远生每天和来自天南地北的工友一起上下班,普通话成了他们之间无障碍交流的工具。

  (记者?周仕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205室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